新闻通知
首页    新闻通知    新闻动态    正文
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班 | 观全球·国际组织面面观系列讲座
时间: 2023-11-16   阅读数:


11月4日,首届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班(以下简称“培养班”)开展系列讲座活动之“国际组织面面观”。活动特邀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障视察员唐帅担任主讲人,培养班实践导师卫甜、肖丽娜,班主任李嘉琦参与。




在讲座中,唐帅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国际组织的分类、内部架构与主要部门,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职责以及国际组织任职途径。他结合自身的求学与工作经历,向同学们科普了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工作组成和联合国工作岗位的国家分布。他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分享了入职国际组织的途径,逐一分析每种途径的难点与优势,介绍了应聘国际组织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与注意事项。最后,唐帅鼓励同学们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兴趣志向,确定意向岗位,并深入了解该岗位的工作职责,提升自身能力,做好充足的应聘准备。




讲座前,培养班全体学员聆听了由外国语学院教师彭艳讲授“演讲、报告与辩论等工作讲话”。培养班必修课程以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四个维度为基础,每周六开展教学,由来自外国语学院的五位中外专家面对面授课,构建了国际胜任力教学的主要阵地。




专家简介


唐帅,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阶段先后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学院和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国立核科学技术学院,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保障视察员,确保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执行,同时任捷克和斯洛伐克核保障国家官员,以及负责东欧12国,英国和南非的视察安排。



感谢华科大邀请了优秀的校友唐帅学长为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班带来的讲座——国际组织面面观,短短的45分钟干货满满,不仅强化了我对联合国组织架构系统的认知,更坚定了自己朝着理想前进的信念。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这次讲座带给我印象深刻有以下3点:

1.直观了解到联合国各个机构及来自各成员国的工作人员和各年龄段占比,并得知联合国工作的平均工作年龄是46岁,从而坚定了自己要朝着目标而努力的决心;

2.了解到在国际组织官方要求的最低学历和工作经验的真实差异,确信自己在校奋斗近7年的博士生涯将为我某一天成为国际组织的一员带来积极正向的反馈;

3.强调掌握二外及更多语言将会增加赴国际组织任职的机会,鞭策我更加奋进的学习法语。最后,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期望将来的自己可以用更多的语言参与全球治理,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张顺圆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7级博士生


本次讲座中,唐帅老师详细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系统的主要机构,及其分布,职员福利,入职联合国的四种途径,如何应聘等个人经验。

通过这次讲座,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联合国是集结了世界各地人才、拥有先进技术的国际组织,申请进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需要过硬的专业水平、语言外交能力、个人优秀工作经历等。讲座结束后通过与唐帅老师交流我更加明确,若想进入国际组织正式工作,需要努力地、逐步积累个人综合能力和出类拔萃的经历。感谢唐帅老师的讲授,让我受益匪浅。

——梁艺蓝 护理学院 2021级本科生


这次讲座给我提供了有关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深入了解。首先,我了解到IAEA的职责不仅包括监督核能领域,还涉及核安全、核材料管理和核应用等各个方面。他们的工作对全球核能发展和核安全至关重要。此外,讲座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加入联合国组织,需要的能力和途径。我了解到,成为IAEA或者联合国其他组织的一员需要具备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核科学和核工程领域。还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因为IAEA的工作涵盖了世界各地的项目。同时需要具备掌握多种语言的能力,包括中英法西阿,其中法语以及英语的口语及写作能力最为重要。关于工作待遇和福利,讲座提到IAEA为其员工提供了各种福利,包括子女出生到25岁的的教育费用,6周的带薪休假,带薪探亲等。

总的来说,这次讲座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IAEA的工作和联合国机构如何运作。我对这个组织的使命感到印象深刻,也对如何加入联合国组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陈治民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2022级研究生


在今天的讲座中,唐帅老师向我们揭开了联合国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神秘面纱,我们了解了联合国的架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组成、老师的等级划分以及机构的功能与部分工作内容……过去,联合国对于我来说是只存在于新闻中的概念,但是唐帅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联合国与自己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缩短了一点。我在与联合国老师面对面的激动之情中切实加深了对联合国,特别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认识,也明白了想要加入国际组织需要朝着哪些方向努力。

总之,这场讲座让我在拓宽国际视野的同时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让我领会了到不同国家的工作人员在联合国中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推动人权和人道主义行动等而做出的努力——这让我在讲座结束时意识到联合国在某种意义上聚集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别的人们对于世界的爱。这种感动混合着喜悦很突然地闯进我心里,和着满堂掌声,让我的心在这个突然降温的日子里变得温暖柔软起来。

——杨嘉欣 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3级研究生



敬请关注

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班

最新进展!




文字| 江雨瑶 李嘉琦

排版| 肖丽娜

审核| 卫 甜 韩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