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秀锦 李冬)4月24至26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物理研究所(IPP)离子会选加热技术部和中性束注入技术部主任Ursel Fantz教授与ITER中性束注入系统RF驱动负氢离子源工程项目负责人Franzen Peter博士应邀来校访问。
4月26日下午,校务委员会主席路钢博士会见了两位德国专家,并为他们颁发了兼职教授荣誉证书。
樊明武院士、校人事处处长祝欣、电气学院党委书记于克训教授等出席了授聘仪式。
访问期间,两位专家做了“马-普学会等离子物理研究所中性束组学术研究简介”“大功率负氢离子源:保障ITER点火的一个挑战”、“IPP Garching中性束注入负离子源的最新进展”等精彩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IPP在核聚变大功率RF负离子源方向的最新科研成果。
樊明武院士、潘垣院士、电气学院党委书记于克训教授、院长胡助理家兵教授、校聚变所所长庄革教授、大功率RF负离子源项目负责人陈德智副教授以及相关课题组的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交流。
我校负离子源项目组人员与IPP专家进行了研讨。两位专家对我校正在研制的负氢离子源项目提出了许多建议。双方就我校负离子源项目课题组与IPP中性束注入项目组之间如何加强学术交流、深化科研合作、共同培养研究生等问题达成了协议。
大功率负离子源是ITER及未来磁约束聚变堆等离子体加热所需的重要部件,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该领域的研究,经过30年的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以IPP取得的成果最具代表性,他们研制的1/2尺寸ITER负离子源装置ELISE,部分指标已达到ITER的要求,被指定为ITER的参考离子源。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开展ITER负离子源研究。2011年我校获得了科技部立项支持,承担了ITER专项计划(国内研究)ITER大功率RF负离子源项目的研究,成为国内开展ITER负离子源研究的唯一一家单位。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物理研究所(IPP)是国际上从事核聚变研究最重要的机构之一。Fantz教授是IPP回旋加热技术部和中性束注入技术部主任,也是斯图加特(Stuttgart)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实验中心主席,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边界等离子体原子与分子数据中心部门顾问和首席科学家,国际科学委员会国际电离气体物理协会主席。Franzen博士是IPP技术部研究员,ITER中性束注入系统RF驱动负氢离子源工程项目负责人。两位专家共同获得2006年德国国家研究中心赫姆霍兹协会颁发的埃尔文-薛定谔奖,以表彰其在跨学科领域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