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首页    新闻通知    新闻动态    正文
第二届国际心血管病靶向治疗论坛举行
时间: 2008-06-25   阅读数:

           

为深入探讨心血管病的发病环节,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治疗,6月19至21日,由国家级重点学科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及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湖北省生物靶向治疗研究重点实验室、《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心血管病靶向治疗论坛”在武汉锦江国际酒店举行。会议汇聚了国内外400余位专家学者,对目前心血管病生物靶向治疗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20日早上8时,大会开幕式开始,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冯友梅教授,协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国斌教授致辞。大会由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廖玉华教授主持。

近50位来自美国、德国、瑞典等8个国家的国外知名学者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心血管病著名学者在会议上作了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因素的靶向干预、心血管病的基因和蛋白分子靶向治疗、心血管病的炎症和免疫机制靶向干预、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靶向干预、心力衰竭心室重塑的靶向干预以及高血压的靶向干预等。整个会议日程安排极为紧凑,传输了非常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效果,大大提升了协和医院在心血管病靶向治疗领域的国际国内影响。

会上,大家讨论交流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议题:一是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靶向干预与防治新观念,大会主席、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廖玉华教授以“靶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一个成功的历史”为题的报告拉开了大会的序幕。二是心血管病的分子靶向治疗与药物筛选新技术,在“心血管病分子靶向治疗”专题研讨中,大会共同主席、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结合该研究小组的工作,综述了他们目前在“心血管病心肌纤维化的基因靶向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初步成果。三是心血管病多重免疫机制的靶向干预与治疗新手段,在“心血管病的炎症机制和免疫调节”专题讨论中,来自德国的Gerd Wallukat教授和瑞典的Michael Fu教授分别讲解了循环中抗G-蛋白偶联受体如β1肾上腺素能,β2肾上腺素能,M2胆碱能受体等自身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四是ACS的PCI治疗策略与心血管病介入前沿新进展,围绕急性冠脉综合征的PCI治疗、冠心病外科介入一体化治疗、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等介入心脏病学前沿进展,国内此领域的著名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袁晋青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教授等均做了精彩的发言,组织了热烈的讨论。

此外,Anruo Zhou、Guirong Li、Changseng Liang、邹云增、祝之明、李勇、陈鲁原、李南方等国内外著名专家主持其他各专题的讨论,为大会添了不少色彩。协和医院王朝晖、卢永昕、程龙献、黄恺、李大主、陈志坚、王祥、李景东、汪朝晖、程祥、朱峰、杜以梅等教授和中青年专家也在会上汇报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最后,大会主席廖玉华教授、汪道文教授做了总结,他们认为本届国际心血管病靶向治疗论坛是一场“学术内容丰富、学术氛围浓厚、组织有序”的学界盛会,为广大同道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值得进一步推广。两年前,协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成功组织了“首届国际心血管病靶向治疗论坛”,提出了心血管病靶向治疗的全新理念,近两年来,这一领域又获得了巨大进展,“部分疾病的靶向干预,包括药物的措施、免疫和炎症干预的措施以及器械性的干预措施,如果有好的针对性的靶向,都会取得较常规措施更好的效果。这一靶向现已发展到基因、蛋白、离子通道、免疫分子等分子水平,成为最有前景的治疗模式”。谈到会议的特色及组织,大会主席廖玉华教授说:“这个会议有自己的特色,我们邀请的专家均为在各自领域的一线医务科研工作者,他们的报告,很新颖,很有针对性。”